第356章 照片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笔趣阁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356章 照片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6章 照片

  第356章照片

  李谕本来以为星战外传的销量不会像正传和前传那么好,不过由于前传和正传的热度持续,这本外传的销量仍旧出乎意料地好。

  李谕和吕碧城收到了不少读者寄来的信,反馈都相当满意。

  在这些信件中,李谕最先要回的还得是大神普朗克的。

  “李谕小友,我已经看完了你刚刚出版的星战外传,还是比较满意的,没有白亏我给你寄过去的仪器!另外,抽时间可以来一趟欧洲,有人对你那两本数学著作有了一些新成果,好像是关于博弈论。并且瑞典已经有了初步评议结果,我想今年最重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极大可能会授给你。既然你已经到了美国,还是在东海岸,完全可以来欧洲待一段时间,等颁完奖再回京城不迟。”

  李谕看完还挺感动,普朗克可是自己上辈子偶像级别的存在,现在竟这么关心自己的情况。

  尤其是作为一个物理学家,还关注李谕的数学成果,太难得了。

  李谕随即给他回了信:“先生喜欢拙作就好。我处理好美国的事情,便会去一趟欧洲。”

  不仅普朗克,开尔文勋爵、玻尔兹曼以及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哈金斯等人都给李谕寄来了亲笔信。

  大都是祝贺李谕最近的天文学成果。

  看来普朗克大神真是有点另类。

  ——

  火星的论证同时引起了圣座教廷的进一步讨论。

  梵蒂冈。

  枢机主教马里亚诺走进大殿时,教皇庇护十世正在翻着一篇文章,看到马里亚诺进来后,立刻招呼他:

  “主教来看,一名米兰的教徒给我寄了这样一篇文章,大体内容就是解释为什么圣经会屡次与科学结论相悖。其中很有趣的一个观点是这样的:圣经只是告诉地球上的人,神在地球上干了什么,没有告诉地球人神在宇宙干了什么。所以如果其他星球上有生命,比如火星运河,还是能够相信存在上帝……”

  马里亚诺打断了庇护十世:“教宗大人,您可以看看最近的那篇《Science》,李谕又发了新论文,证明了火星上没有生命!对了,不仅火星,金星、木星什么的都没有生命!”

  “都没有?!”庇护十世问道,“他为什么这么肯定?”

  马里亚诺摊了摊手:“我看不懂其中的数理论述,不过从各国科学家的反馈来看,结果应该是正确的。”

  庇护十世无奈地合上手中的文章:“他的动作怎么这么快?”

  马里亚诺说:“或许是我们在美国的那位杰森主教刺激到了他。”

  庇护十世问道:“会不是神给予他的灵感?”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感觉不像,”马里亚诺说,“还有,杰森主教提议,我们最好还是拿出点实际行动。”

  庇护十世问道:“什么实际行动?总不能真的马上就给布鲁诺平反?”

  马里亚诺说:“这倒不是,杰森主教的意思是,我们应当尽可能笼络现在的这些大科学家。”

  庇护十世问道:“有什么办法?可行吗?你知道的,这些大科学家已经没有几个还笃信主。”

  马里亚诺说:“至少教廷的权威仍在,我思考了一下后,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教廷的威信做一件对我们自己非常有帮助的事情。”

  庇护十世问道:“你是说,不仅可以笼络当世的大科学家,还能够对我们有利?”

  马里亚诺自信地点了点头:“是的!”

  庇护十世着急问道:“主教,你就不要卖关子了,快告诉我!”

  马里亚诺一字一句说:“我们可以创建一所科学院!”

  这句话一说出来,庇护十世直接蒙了:“科学院?你没有说错吧?!”

  马里亚诺点点头:“没有错,科学院,而非神学院!名字可以叫做罗马教廷教皇科学院。”

  庇护十世说:“总感觉有点不太协调。”

  马里亚诺说:“教宗大人,不协调就对了!但我们的目标不就是让科学与宗教共同发展嘛,所以必须要用这样的名字,以后慢慢就感觉协调了。”

  庇护十世问道:“你有把握吗?那些当世著名的科学家们真的会到教廷做实验什么的?”

  马里亚诺说:“只是让他们加入,哪怕只是挂名也可以,他们平时愿意在哪里就在哪里;并且我们不会针对他们的信仰。”

  庇护十世头一次听到这种有点炸裂的主意,不过仔细一想,马里亚诺说的不无道理。

  现在如何实现与科学的和解并且共同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于是庇护十世思路再三后放下了心中成见,点头说:“我同意。不过问题是,如何把他们邀请进来。”

  马里亚诺说:“我已经通过一些渠道得到了柏林大学教授、普鲁士科学院院士普朗克先生的答复,他对我们的举动非常赞赏,愿意加入。”

  庇护十世说:“教授加院士,的确有点噱头。”

  马里亚诺接着说:“而且,众所周知,普朗克院士与李谕关系很好,有他出面,我们很可能把当今学术界最火热的科学新星也拉进来。”

  “听起来更加令我觉得可行!”庇护十世精神有些振奋起来,“普朗克院士的身份也符合作为将来罗马教廷教皇科学院院长一职。你去牵头,务必把李谕拉进来!反正他身上已经有好几个科学院的院士头衔,多这一个不多!”

  马里亚诺说:“我相信此事不会麻烦。”

  庇护十世同样挺有信心:“我们在大明国还有现在的大清国传教这么多年,一直不见什么进展,要是能够让李谕进了我们的科学院,一定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教皇的想法还是有点理想化了。

  不过历史上罗马教廷教皇科学院的确吸纳了不少科学界大牛,比如赫赫有名的普朗克、波尔、卢瑟福、薛定谔等等。

  都是近代物理学一等一的大人物。

  当然了,他们基本只是在罗马教廷教皇科学院挂个虚衔,并不会在罗马做具体工作。

  话说这个科学院也没什么科研能力,无非就是这些科学家感觉可以促进一下两边的和谐关系。

  而且历史上,罗马教廷教皇科学院在1936年才成立,那时候欧洲已经经历了一战的重大创伤,又似乎笼罩在了新的战争阴霾之下,人心惶惶,科学界很想让世界维持一下和平状态。

  教廷毕竟还是在世俗世界,尤其是欧洲有些影响力的。

  ——

  《国家地理》杂志在刊登了青赞的照片后,果然引起了巨大轰动。

  高原独有的神秘气息以及近四千米之上的布达拉宫实在是太让人心驰神往,难以忘怀。

  这种感觉很像后世太空望远镜传回壮观的创生之柱照片或者拍下第一张黑洞照片一样,对人的震撼效果太大了。

  对当时的人来说,都像解开重大自然谜团般。

  人类,刻在基因里的就是好奇心。

  青赞照片盘活了《国家地理》,李谕也不忘专门打包寄了十几份给北洋的唐绍仪。

  此时英军已经与当地政府违规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不过清廷现在对这种条约已经非常敏感,根本不敢接受,于是决定派人去继续谈判。

  代表之一就是懂英文和洋务的唐绍仪。

  唐绍仪去西苑面见慈禧时,专门带上这本杂志。

  慈禧本人去过的地方不多,第一次看到遥远西部的照片时,非常激动,拉着心腹庆亲王奕劻以及那桐一起仔细参详。

  几人对这些珍贵的照片看得津津有味。

  唐绍仪适时说道:“太后、王爷,还有这篇李谕手书《最后的一片净土》,请您观详。”

  慈禧取过来,看后啧啧称赞:“写得倒是不错,这个李谕还是有着拳拳之心,值得嘉奖。”

  唐绍仪说:“而且,如此美好的净土,绝不能让英吉利国人再沾染。”

  慈禧道:“说得很好。这次谈判任务艰巨,希望唐道台处理得当,成功后,加官晋爵自不用说。”

  慈禧现在不敢对洋人说什么狠话了,字词用得很慎重。

  但唐绍仪不管太多,行礼道:“臣定不辱使命!”

  ——

  贝尔作为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的总裁,对杂志的发行肯定最为高兴。

  他兴奋地找到李谕,对他说:“你简直就是杂志之救星,幸亏我没卖掉《国家地理》,不然被你买去,肯定又偷偷发展起来。”

  李谕笑道:“都说了,我可不懂什么地理,哪有这个本事。”

  贝尔却说:“不懂地理没关系,懂不懂摄影?”

  李谕说:“也不算懂,不过很喜欢。”

  贝尔笑道:“这就够了!现在杂志社有钱了,要拍一些壮丽的照片,扩大影响力。本次选的是美加边境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我来就是邀请你一起去的。”

  李谕讶道:“邀请我?”

  贝尔说:“机会难得,我们已经提前租好了船只,能够近距离欣赏。”

  李谕上辈子反正也没有亲眼见过,在这个娱乐生活匮乏的时代,的确是个很有吸引力的事情,于是李谕痛苦挣扎了三秒钟,就投降了:“我加入!”

  贝尔拍拍他肩膀:“你这么年轻,又这么富有,就应该拿出点探险精神,不然以后怎么在我的飞行器俱乐部和飞艇俱乐部混?”

  然后贝尔小声说:“还有,名额多了一个,你可以带一位姑娘!”

  贝尔说完,就笑着推门而出,“明天在火车站会合!”

  李谕送他走后,回头就看见了吕碧城和近卫昭雪。

  李谕咳嗽了一下:“那个,这次拍照项目也有出版社的资助,所以碧城姑娘肯定是少不了的。”

  理由还不错。

  吕碧城眼神中都是喜悦,而近卫昭雪咬了咬嘴唇,旋即想到自己可以继续在这儿偷偷研究李谕的无线电专利,于是接受了。

  次日,李谕和吕碧城来到火车站时,贝尔笑盈盈迎接过来:“天哪,东方美人的神韵简直比任何自然风景都要迷人。”

  吕碧城浅浅一笑:“贝尔先生,您说笑了。”

  贝尔的夫人走过来说:“是的,我也觉得你是在说笑。”

  贝尔背后一凉,嘿嘿笑道:“自然是说笑,我的目的其实是要夸赞李谕先生的眼光好!”

  贝尔夫人哼了一声:“希望如此。”

  说话间,又有一人带着一个不小的包裹跑了过来:“对不起,贝尔先生、贝尔夫人,我来晚了。”

  贝尔说:“不晚不晚!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方科学巨人李谕!这位则是乔治·伊士曼,他将亲自作为本次活动的摄影师。”

  李谕同他握了握手,旋即看到了他背着的那个包裹,上面的标志总感觉在哪见过,脑海里突然一闪:“莫非,您是柯达公司的创始人?”

  伊士曼说:“院士先生竟然知道我的公司?”

  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这个曾经摄影界超级公司,甚至不少年轻人连胶卷都没见过。

  但在数字摄影来临之前,柯达的确是摄影界的超级霸主。

  而柯达公司的全名,正是“伊士曼柯达公司”。

  欧美非常喜欢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企业。李谕就是受了这个影响才入乡随俗命名自己的公司为LY。

  李谕说:“我当然知道,并且很想购买你们的产品。”

  伊士曼高兴道:“太好了!我正想借助《国家地理》的火热以及此次机会,宣传一下刚刚推出的口袋式照相机。”

  “傻瓜式?”李谕脱口而出,连忙改口,“我是说,卡片式!”

  “可以给您介绍一下,”伊士曼从包里掏出了一个小盒子,大概就像个厚一点的iPadmini包装盒大小,“这是我们公司最新的产品,售价只需要5美元,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自在拍照,再也不用带着笨重的照相机。只是胶片需要单独购买。”

  5美元的价格并不高昂,不过很容易想到,柯达公司的盈利点肯定是在耗材——胶片上。

  这一招吃了一百多年,真是一招鲜吃遍天。

  当然柯达在胶片方面的技术确实高。

  李谕接过这台“口袋式照相机”,重量不算重,不过也不轻快,接近于用了长焦镜头的单反相机。

  但肯定不如用手机拍照舒服。

  李谕说:“是不是只能拍摄黑白照片?”

  伊士曼一愣,反问道:“怎么?难道还能拍彩色照片?”

  李谕笑道:“用不了多久就可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9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9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