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宝藏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笔趣阁 > 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 第167章 宝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7章 宝藏

  构思好题材,再拟定大纲,充实细纲之后,陈建国便开始动笔。

  写《闪闪的红星》的时候,他是以电影为参照,将影视作品文字化,但由于是第一次写中篇小说,一度磕磕绊绊,费了好长时间才写完,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现在虽说是在写原创作品,但似乎反而更简单一些。

  直接拿《红雨》的大纲做参考,再结合小县城鱼米之乡的实际情况,陈建国将题材选定为农业,讲述的是一个立志种出巨稻、养出大鱼的少年,投身农业技术普及的故事。

  为了规避这几年的“跑步前进”,他直接将故事背景放到建国初期,通过建国前后农业收成的鲜明对比,展现建国后小县城农业发展的成果,……。

  如此洋洋洒洒,到四月中旬的时候,他便完成了这篇长达20万字的“鸿篇巨作”。

  咳咳,不好意思,一不小心就灌水了。

  写《闪闪的红星》有电影版剧情约束着,加上第一次写中篇,他才勉强写了不到12万字,

  但这次是自由发挥,又有了经验,他拟好提纲之后,便开始猛烈地灌水,

  当然,不能灌白开水,必须是有点营养的,否则编辑那里通不过啊,

  这时候“三个突出”和“三个衬托”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十分剧情中,只有三分是在写主角,另外的七分,有三分是忆苦思甜,有两分是正面人物,还有两分必须是反面人物,

  由反面衬托正面、正面衬托主角,最终突出了主角一心为公的伟大形象。

  这么综合一下,便显得灌水不那么突兀,反而与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创作要求格外吻合,

  做饭都要双蒸双煮,一斤米要做出五斤饭来,相比之下,他这点水份算得了什么。

  如此一来,陈建国自然毫不客气,洋洋洒洒地灌了一半的营养液。

  拿毛笔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必须是营养液!

  当陈建国写完新书,4月7日,星期4,最新一期的少年报,终于出完了《闪闪的红星》大结局,跟随报纸一起送过来的,还有一大袋读者来信。

  不过和之前由少年报社转寄过来的不同,少年报征求过陈建国的意见之后,在后来的增刊上公布了陈建国的联系地址,其实就是县里的邮局,

  所以现在的读者来信,都是直接寄到邮局,为此邮局特意给陈建国开了一个专用邮箱,凑齐一袋子就送一次信,现在这些,都是读者从全国各地寄过来的。

  此时的陈建国,早已没有了第一次收信时的激动,放学回家后,淡定地将所有信过滤一遍,挑出一部分精美的邮票,剪下来放到集邮册里,

  现在他已经有了第五本集邮册,可见成果之丰硕。

  至于剩下的信,则交给乐此不疲的大爷爷和爷爷。

  两位老人现在回家之后,连收音机都不听了,晚上就关起门来看信,比较普通的放一旁,有点意思的,则由他们写回信,比较重要的,……

  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重要的,所以陈建国什么都不用干,等着两位爷爷帮他写回信就好,

  反正都是标准的楷书,也就无所谓字迹不字迹,最后盖上陈建国自己刻的篆体“耳东”私印,就可以寄出去。

  不过,他也不是什么信都不看,

  很多读者都会在信里面写点自我介绍,

  比如说,“耳东您好,我是您的忠实读者,今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鼓起勇气给您写了这封信,请允许我先自我介绍,我生长在北京/上海/广州,是一名工人/学生/战士,……”

  诸如此类,

  这些看似普通的自我介绍里面,可蕴藏了丰富的宝藏!

  举个例子,在他头顶上的阁楼里,有两只小箱子,里面装着的,是除了那五本集邮册之外,他收藏的“数不清”的精品邮票,

  那是一位在北京集邮公司工作的读者给他寄来的。

  当他发现这位读者的来信之后,便在大爷爷写的回信里加了一句,“我很喜欢集邮,但是小县城没有很好的邮票,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帮我买一点邮票呢?谢谢了!”夶风小说于是,他就收到了那两大箱邮票。

  幸亏陈建国厚道,按照套票上的价格给他把钱寄了过去,否则好几百块钱,能把那人亏死。

  搭上了一个集邮公司的线,以后陈建国集邮也方便许多,再也不用到处去抠信封,每当有新邮票要出版的时候,安安心心地待在家里,等着邮票寄上门就行。

  邮票线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

  那些读者里面,虽然有一多半是学生,但另一少半里面,还是有不少紧俏单位的职工,

  比如,国营天津无线电厂,也就是生产我国第一台电视机“北京牌电视机”的那家,

  如果陈建国想买电视机,也不是没机会,加点塞排排队,一年内应该能搞一台,

  但那东西太招人眼,况且现在全国只有7家电视台,

  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

  加上各地的试验台和转播台,全国也只有29座电视台,

  这些电视台都是地区性的,节目如何就不提了,电视信号也不知道弱成什么样,所以实在没必要整那个东西,有看电视的时间,还不如去打几个弹夹呢。

  除了电视机,还有自行车厂的、手表厂的、缝纫机厂的,……

  可能有人会问了,为什么都是些油水丰厚的大单位?

  没有大单位做靠山,这年头谁有心情去看报纸,给喜欢的作家写信啊?!

  多想想给家里人饭碗里添点饭才是正经!

  所以说,这一封封来信,在陈建国的眼里,就是这个年代最大的宝藏,

  他只需要从这些信里面,挑出认为对自己有用,或者未来可能有用的人,保持与他们的联系,总有一天,他便可以拍着胸口说一声,鄙人朋友满天下,

  那个时候,还有多少事是他办不成的!

  就在陈建国整理这堆读者来信的时候,梁记者和林主编两人提着公文包联袂而至。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9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9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